“上个月清库存,光临期的面包、饼干就扔了 500 多箱,算下来亏了 1 万 2—— 不是不想卖,是根本记不清这些货什么时候到期,等发现时已经过了最佳销售期。”
这是一位中小型烘焙厂老板的无奈。做休闲食品、调味品、预制菜的中小型食品厂都有同感:原料(如面粉、食用油)有保质期,成品(如袋装零食、瓶装酱料)也有保质期,可厂里人手少、管理粗,要么靠人工在包装上贴便签记效期,要么堆在仓库角落忘了管,最后临期品只能低价甩卖或直接报废,每月光是这部分损失就占了利润的 10%-15%。
更糟的是,临期品还会拖累库存和财务:仓库里堆着 200 箱临期酱油,财务账上还按 “库存商品 3 万” 核算,实际这些货只能卖 1 万,导致账实不符;为了清临期品降价促销,又没及时同步给财务,最后利润表上 “明明卖了货,却没赚钱”。有个调味品厂老板苦笑:“一边是临期品扔了心疼,一边是账目对不上头疼,感觉钱都悄悄流走了。”
其实,中小型食品厂的 “临期损耗高、账目乱”,不是 “记性差”,而是缺了 “效期管控” 与 “进销存一体化” 的配合 —— 把效期管理嵌入库存、销售、财务全流程,才能从根源上减少浪费,让每一分成本都花在实处。
和几十位中小型食品厂老板深聊后发现,大家在临期品管理上的痛点,几乎都集中在这 3 个环节:
第一,效期记录 “靠手记”,到期了才想起
很多中小型食品厂记效期,全靠仓库管理员 “手写台账 + 贴便签”:原料入库时,在本子上记 “面粉 A,保质期到 2024.12.31”;成品出库时,再翻本子核对 “这批饼干还有 3 个月到期”。可厂里忙起来,要么忘了更新台账,要么便签掉了没发现,等想起查效期时,一批酱料已经过期半个月。有个预制菜厂,去年夏天进了 100 箱冻虾仁,仓库管理员忘了记效期,等冬天想用时才发现全过期了,直接损失 2 万多,相当于小半个月的利润。
第二,临期品 “藏在仓库”,销售不知情
仓库里有 50 箱临期面包,销售却不知道,还在主推刚生产的新品,等仓库管理员发现时,临期面包只剩 10 天保质期,只能按成本价的 3 折甩卖;反过来,销售想推临期品做促销,却不知道仓库里到底有多少、具体到期时间,只能凭感觉报数,最后要么货不够,要么剩下的更难卖。有个休闲食品厂,之前想清 30 箱临期薯片,销售按 “有 50 箱” 报给经销商,结果仓库只找出 25 箱,不仅失信于经销商,剩下的 5 箱最后只能扔掉。
第三,临期损耗 “算不清”,财务账 “虚高”
临期品低价甩卖,售价低于成本,这部分亏损要计入财务账;完全过期的产品,要做 “资产减值损失” 处理。可很多中小型食品厂,临期品销售没单独记录,过期产品也没及时报备财务,导致财务账上 “库存商品 5 万”,实际这些货的真实价值只有 3 万,账实不符。有个调味品厂月底盘点,发现财务账比实际库存多了 1.5 万,查了半天才知道,是之前报废的 80 瓶临期酱油没同步给财务,导致利润核算虚高了 1.5 万。
其实,解决中小型食品厂的临期品难题,关键在于 “让效期数据‘活’起来”—— 把效期管理和库存、销售、财务连起来,从入库预警到出库优先,再到财务核算,形成闭环。就像那家每月亏 1.2 万的烘焙厂,用了 “效期管控 + 进销存一体化” 系统后,临期损耗每月降到了 2000 元以内,账目也清晰了。
具体怎么做?核心分 3 步:
第一步:效期 “自动录 + 提前预警”,到期前 1 个月就提醒
原料或成品入库时,仓库管理员扫码录入 “产品名称、数量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”,系统自动计算 “到期日”,并设置三级预警:
• 到期前 30 天:系统推送 “预警通知”,提醒 “这批面包还有 30 天到期,剩余 50 箱”,仓库开始整理临期品;
• 到期前 15 天:推送 “紧急预警”,同步给销售部门,制定促销计划;
• 到期前 7 天:推送 “最后预警”,提醒优先出库,避免过期。
现在这家烘焙厂,再也不会 “到期了才发现”—— 系统会提前把临期品清单推到老板和仓库、销售的手机上,比如 “还有 20 箱饼干 10 天后到期”,大家早早就有准备,不会慌着甩卖。
第二步:出库 “先进先出”,临期品优先卖
系统设置 “效期优先出库” 规则:销售开单时,系统自动推荐 “最早到期的批次”,比如客户订 10 箱饼干,系统会显示 “批次 A(剩 15 天到期)有 30 箱,批次 B(剩 3 个月到期)有 100 箱”,引导销售优先出库批次 A。如果销售想选其他批次,系统会弹出提醒 “当前有临期批次,建议优先出库”,避免人为忽略临期品。
之前那家休闲食品厂,用系统后再也没出现 “临期品藏仓库” 的情况 —— 销售开单时能实时看到每款产品的效期,推给经销商时会主动说 “这批薯片还有 20 天到期,给您让利 5%”,既清了临期品,又没亏太多。现在他们每月的临期品促销收入,比之前甩卖多了 3000 多。
第三步:损耗 “实时同步”,财务账 “不虚高”
临期品低价销售时,销售开单要标注 “临期促销”,系统自动记录 “原价、促销价、亏损金额”,同步给财务:
• 财务账上,按促销价确认 “主营业务收入”,亏损部分计入 “销售费用 - 临期损耗”;
• 完全过期的产品,仓库录入 “报废申请”,系统自动做 “库存商品减少”,财务同步做 “资产减值损失”。
那家调味品厂,用系统后再也没出现 “账实不符” 的情况 —— 临期损耗当月核算,过期报废及时报备,财务账上的 “库存商品” 和实际价值一致,利润数据也真实了。老板说:“现在看利润表,知道哪笔是真赚的,哪笔是临期损耗,心里有数多了。”
很多中小型食品厂老板觉得,“效期管控只是为了少扔货”,其实远不止于此。用对了系统,还能解决厂里的其他麻烦:
• 省人力:不用人工记效期、翻台账,仓库管理员每天能省 2 小时,之前要 2 个人管库存,现在 1 个人就能搞定;
• 少纠纷:效期数据在系统里有记录,万一客户说 “收到的是临期品”,能随时调出出库记录,避免扯皮;
• 优化采购:系统能统计 “哪些产品容易临期”,比如发现 “小包装饼干总剩 10% 临期”,下次就少进点,避免盲目采购。
就像那家烘焙厂,用系统半年后,不仅临期损耗从每月 1.2 万降到 2000 元,还通过优化采购,减少了原料积压,每月又省了 5000 多,相当于每月多赚 1.5 万,比多卖 100 箱面包还管用。
如果你的中小型食品厂也有 “临期品每月亏几千上万”“效期靠手记总忘”“财务账实不符” 的问题,不妨先问自己 3 个问题:
1. 仓库里的原料和成品,能在 1 分钟内查出 “还有多少临期、具体到期时间” 吗?
2. 销售开单时,能自动知道 “该优先卖哪批货” 吗?
3. 临期损耗和过期报废,能当月同步到财务账上吗?
其实,这些问题都能通过 “效期管控 + 进销存一体化” 解决。为了帮更多中小型食品厂搞懂 “怎么管效期、怎么控损耗”,我们整理了一份《中小型食品厂效期管控与进销存同步指南》,里面包含:
• 不同品类食品(烘焙、调味品、预制菜)的效期预警设置模板;
• 临期品促销与财务核算的操作流程;
• 3 个中小型食品厂通过系统降本的真实案例。
需要的老板可以在评论区留【食品控损】,我会把指南发给你,帮你少扔货、算清账,把每一分利润都攥在手里。
